想加入新創?還在大公司的你,這三點考慮過了嗎?


Deprecated: Function create_function() is deprecated in /home1/kouryuu/public_html/gigihuang.com/wp-content/plugins/wordpress-23-related-posts-plugin/init.php on line 215

Deprecated: Function create_function() is deprecated in /home1/kouryuu/public_html/gigihuang.com/wp-content/plugins/wordpress-23-related-posts-plugin/recommendations.php on line 264

我們常在討論「職場」主題的相關文章與培訓計畫中,看到這些內容主要都是針對「職場新鮮人」與「年資三到五年」兩種對象所撰寫。然而卻很少在媒體與社群上看到,對於擁有超過五年工作經驗人才的職涯未來發展相關報導與討論,殊不知這群人在人生上半場的職涯發展中所面對的挑戰卻是最大的。

其對於職場選擇的重點不在於是不是要轉職,
而是「要轉職去哪裡」。

2019 年被稱為「市場寒冬之年」,過去幾年許多台灣中高階人才被挖角到海外工作,卻在今年不巧遇到海外企業大量裁員與縮編的政治經濟環境,直接影響了這群職涯年資 3 到 5 年的人才。

推算他們的職涯人生規劃也恰巧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從當完兵/研究所畢業開始進入社會算起,這些工作年資 3 到 5 年者差不多快 30 歲,古人說三十而立,也差不多是要(被長輩不斷提醒)煩惱成家立業、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的年紀了。

於是,大家開始思考人生職涯的下一步:
「是否要繼續在海外工作?」、「是否應該為了家人回台灣工作?」、以及「回台灣應該到規模多大的公司任職?」。

對於曾任職於新創公司,或是前幾份工作都在外商或大型企業工作的人才來說,「新創」代表著新的機會、新的挑戰與新的工作經歷,尤其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每間公司的平均壽命愈來愈短,即使任職於大公司也需要學習創業家精神,隨時準備內部創新,「新創」對很多人而言仍舊是一個神秘又吸引人的地方


Google 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曾跟 Sheryl Sandberg(現任 Facebook 營運長)分享「當有人給你一個可以登上火箭船(Rocket Ship)的座位,就直接跳上去,先別管坐哪裡了」,但對於面臨內外挑戰的我們(工作年資 3 到 5 年者),是否因為對新創公司的真實工作環境有美麗的誤會,因而容易在加入新創後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

或許在選擇加入新創前,我們可以透過這十大問題來做自我檢視:

1. 偏好彈性的上班時間嗎?
2. 可適應連升遷制度都沒有的團隊嗎?
3. 可接受隨時指派,且可能隨時被暫停的專案嗎?
4. 喜歡公司福利包含吃不完的零食這點嗎?
5. 能夠習慣管理階層不明的扁平組織嗎?
6. 嚮往不一定會依照年資給職位頭銜,人人都是經理/總監嗎?
7. 喜歡每天都充滿挑戰的工作內容?
8. 會願意尊重工作經驗比你少的老闆嗎?
9. 希歡跟年輕人打交道一起共事嗎?
10. 能接受真實工作內容超過自己職位上的工作內容嗎?

而上述的十大問題,可以用「工作模式」、「公司福利」與「組織管理」等三大類別做分類,接下來就讓我們用三大類別做自我檢視與探討吧!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工作模式

偏好彈性的上班時間嗎?
不少新創企業都以「彈性工時」作為福利,希望藉此吸引具創意與能力的優秀人才加入,然而我們都知道「自由始於限制」,「沒有限制就沒有自由」

如果因為彈性工時導致辦公室經常在上午時間沒有員工上班,公司的上班時間彷彿是從下午開始的話,可能就不是老闆與其他同仁所樂見的了!每天都能自己決定上下班時間固然誘人,但若因生活作息與團隊夥伴不同,或是無法配合客戶的上下班時間,因而造成工作效率低落那就不妙了。

可接受隨時指派,且可能隨時被暫停的專案嗎?
在大公司或比較有制度的中小企業,過去在工作上可能習慣在年末第四季時,就完成明年度的規劃,確認好明年一整年的目標與預算。然而新創公司由於公司營運才剛開始發展,有時候連下個月的薪資都不確定能否確實發出,在這樣的情況下,經營團隊根本無法按時完成年度規劃,甚至三不五時就有「為了讓公司活下去」的新產品嘗試專案,但又因為前期沒有完善的規劃跟人力安排,非常有可能做到一半就遇到「公司沒錢」、「公司沒人」或「公司沒資源」繼續做下去,手上正在執行的案子隨時可能中途被喊卡。

同時,也因為新創團隊員工數不多,每位員工通常什麼都要做、都得會做,所需的人才偏向「通才」,顧好自己的專業的同時,也需要協助各種專案。

不過這也是新創公司迷人的地方,因為環境使人強,新創公司的處境會促使員工需要經常「自學」並「快速成長」,不只要顧好自己的專業,也必須涉略其他專業(因為公司活下去自己也才能活下去,當然這前提是這個員工心態夠健康,不會逃避責任)。


Photo by Carl Heyerdahl on Unsplash

公司福利

由於「本土新創公司」的薪資通常跟大公司或是外商相較下較無競爭力,因此,常常會在徵才內容上特別強調「福利」的部分,例如:公司提供新進員工大螢幕與 MAC 電腦、彈性上下班時間、不定期員工聚餐,以及吃不完的零食等福利。

對社會新鮮人、或是過去待在非新創公司的人才而言,新創公司提供的福利相當吸引人,不用自己花錢就有大螢幕,能擁有用起來感覺比較潮的 MAC 電腦,還可以跟團隊相處時像跟家人一樣的自在親近,工作上的交集外還能當麻吉玩在一起。前述福利非常吸引年輕人,仿佛新創公司的種種福利令人覺得工作氛圍較輕鬆,比較不會有宮鬥的戲碼上演。

但對於過去在有制度的大公司或中小企業待過的人才來說,新創公司所謂的福利與彈性反而是種束縛,因為當公司聚會與聚餐次數變多,意味著變相的「加班時間」增加,需要犧牲個人寶貴的休息時間,無法公私分明。

另外,喜歡公司福利包含吃不完的零食這點嗎?
吃不完的零食這點可能具備潛在的成本風險,比如員工可能對零食的期待跟要求會愈來愈高,或習慣性將零食當成正餐,長期而言可能無形中增加公司的零食成本。如何避免讓福利變成公司成長的絆腳石之一,是新創團隊容易忽略的。


Photo by Carl Heyerdahl on Unsplash

組織管理

能夠習慣管理階層不明的扁平組織嗎?
嚮往不一定會依照年資給職位頭銜,人人都是經理/總監嗎?
無明確升遷制度、管理階層不明、人人都是管理職、管理者管理經驗不足、年輕人才缺乏職場基本功等問題,都是加入新創時容易遇到的管理問題,而其中最令人難以適應的是「新創的組織結構」。

雖然大型企業組織為人詬病的,就是有能力的人才受限於「組織文化、結構或制度」,無法有更好的升遷發展,以及主管就是自己的成長天花板,即使表現突出也很有可能受限於上層管理者的心胸與眼界。

相比之下,新創公司看似「組織扁平」,人人都有機會表現,也比較容易被認可自己的職場成就。然而當新創團隊快速成長,員工人數短期內快速擴增時,公司很難繼續維持扁平組織。創辦團隊(或經營團隊)有更多關於募資、衝業績與公司營運的事情要忙,無法再如過往一般,一一深入了解每個員工的表現,因此,比較懂得自我表達的員工就較容易在此時異軍突起。

因為公司尚未有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經營團隊無法用較理性的方式評估員工的貢獻,通常容易用所謂的「感覺」或「直覺」去判斷與佈局,更別說要做更有效的人才培訓了。

此外,儘管在招募上喊出「人人都是管理 title」對年輕人才相當有吸引力,然而當一個員工的實際管理能力與高度還未到位時,對於其他更有能力及經驗的管理者而言,在溝通與協作上將遇到無法預料的挑戰,例如即使在產品規劃上,某個員工可能想出了一個很棒、能直接解決用戶痛點的功能,但在如何安排團隊人員、做成本規劃與新市場開發等問題上,恐怕會因為經驗不足而多繞路或遇到瓶頸。


以上三大面向都是許多新創公司在人才管理上遇到的痛點,同時也是優秀人才在審視新創公司文化及福利時,容易忽略或是未能考量到的延伸問題。

新創公司固然能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快速自我成長、累積經驗,並有機會實現夢想,然而,就如同曾經是新鮮人的我們都有過的大哉問 — 「選大公司?還是選新創?」的抉擇路口。

畢業至今,不再是新鮮人的我們、擁有 3–5 年工作經驗的我們,是否能有更高的角度以及更長遠的規劃,思考自己的優勢與需求,因而作出比較適合自己的選擇呢?

責任編輯:高而芬

GiGi Huang
(Visited 2,01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