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那些我不知道的人們的生活:背債世代、AI機器人、亞洲富豪

許久沒寫文章,去年底接觸了三本自己過去不會主動看,但有幸閱讀後覺得很有意思也有所省思的書籍,在最近這段鼓勵 #Stayathome 留在家裡的非常時期,整理分享給近期想嘗試涉略不同書籍的朋友!

先從廣讀類別的書籍來介紹,都是「高寶出版」所提供。這三本過去沒有特別購買的的主題分別是談 AI、美國現況,以及點出亞洲上流社會現況,書名分別是《當 AI 機器人考上名校》、《高學歷的背債世代》、《瘋狂亞洲富豪 II 女人有錢真好》。高寶所出版的書籍都是相當具有思考性的主題,讓人閱讀完後覺得從書中「沒有獲得正確答案」,然而因為如此卻能啟發很多思考的面向。

Read more

團隊不在意你多厲害,直到他們知道你有多在意他們

【 團隊不在意你多厲害,直到他們知道你有多在意他們 】

套句陶子姊說的「今天是各路門派的女生們齊聚台上分享自己的故事」,週末參加了一場一票難求的活動,講者名單包含唐心慧、陶晶瑩、莫莉、隋棠、陳亭如、曾之喬等女神。而其中「唐心慧 Jennifer」的分享,扎扎實實的讓我上了一堂領導課(是領導課程,不是女性領導課程)。

「唐心慧 Jennifer」目前為台灣電通安吉斯集團執行長,然而在擔任執行長一職前,Jennifer 其實在奧美集團任職超過 22 年了。奧美集團與電通安吉斯集團在業界是有名的競爭對手,Jennifer 身為一個擁有 20 幾年原東家做事模式跟思維的領導者,對電通安吉斯的所有員工而言,是個聽過但是從來沒想到會一起共事的人,大家不知道公司為何會做這個決定,以及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在執行長這個位子兩年後的今天,Jennifer 仍在這個位子上用亮眼的表現,和大家分享她如何透過自己的力量完成夢想。在短短的演講分享中,Jennifer 特別列出下面五個「好的領導者」該做的事情,不論是大團隊或是小團隊,都值得團隊「領導者」細讀。

一、虛心學習
– 團隊不在意你多厲害,直到他們知道你有多在意他們

Jennifer 提到自己不論在哪個集團都很虛心跟團隊學習。

“ You learn, learn your team as a person, and you let them learn you as a person. ” 

Read more

團隊在招募行銷人才前,哪三件事情可以先開始規劃!

適合的「行銷人才」不易尋覓,優質的「行銷人才」更不好找,尤其是品牌行銷等的概念需要時間去溝通及驗證成效。但是創業拼的、比的就是「速度」,不可能等到團隊成員找齊找對後才開始做品牌行銷,創業第一天開始就必須要有品牌行銷的思維,在傳達資訊時,才不會偏離或是讓使用者搞混。

前陣子有幸受邀跟新創團隊交流關於「公司品牌與業務推廣」的策略佈局,針對產品服務已經推出市場驗證過一段時間、並且開始要規模化的成長階段做討論。

行銷專業有很多需要數字化或是檢視專研的內容,但我認為不論團隊是否已有專業的行銷人才,品牌行銷的「黃金圈理論」就是強調在傳達訊息時要從最外圍開始,也就是先講 WHY 為何,再來才是 HOW 如何做,以及 WHAT 在做什麼,因此對我而言有三樣很基本的品牌資訊是每間新創公司都一定要有的,那就是品牌故事 (WHY)、品牌色 (HOW)、對外形象 (WHAT)。不僅是對於吸引潛在客戶的目光,或是讓大家更認識公司及產品,還有在做招募時也相當有幫助!

 

跟大家分享可以如何找出公司的以下三項資訊:

步驟一:品牌故事

「我不是行銷人,我不會寫憑空寫故事啦!」
「不是要真的無中生有一個故事,先從自己的創業動機開始寫就簡單多了。」

對很多團隊而言,要「寫故事」很困難很挑戰,但其實透過以下的方法進行會容易許多,那就是先跟團隊夥伴聊聊回憶當初的創業想法,為何會認識一起創業的夥伴,以及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回憶當初的熱血與刺激。邊講的時候一定要把一些關鍵時刻,以及引起大家共鳴的內容記錄下來,因為這些就是後面要寫品牌故事相當重要的故事元素。重點在於這個故事是「真實的」、「讓團隊有共同目標的」、「可引起共鳴的」,如果品牌故事可以做到以上三點,如何產生的過程都很彈性。

這個流程讓團隊以同理心回到 Target Audience 目標客戶的心態,設身處地想想當初遇到這樣的困境時,試過什麼方法?遇過什麼挑戰?被什麼打擊過?期待有什麼商品服務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Read more

以釣魚的故事來說明 Coaching 的影響力

【The Power of Coaching】

DHL Head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 Daphne Pan 分享 Coaching 的要點與心態,由於內容相當精彩,我將演講內容整理成圖文好讀的簡報形式跟大家分享,最後也附上釣魚的範例讓大家可以更清楚!

✏️ 職場上對於員工的教育分以下五種:
– Performance Management – Mentoring – Training – Feedback – Coach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mployees need to achieve or reach their KPI.
下屬必須做到或超過績效數字。

Mentoring
Wise Employees or managers share their experience.
有經驗的前輩分享他們的經驗。

Feedback
When people give you feedback, no matter you agree or not, just say thank you and take note. 
跟給我們評價的人說謝謝,不論我們認為這些評價是對是錯,可以反思為何對方會對我們有這些回饋。

Training
“One size fits all.” All things have their standards.
固定的做事 SOP,不會為了員工個人調整規範。

Coaching
Figure out the best answers by asking questions.
透過問問題協助,找出最適合的方式。 

 

以「學釣魚」為例。

Performance Management 
規定好要釣幾條魚,若沒有釣到規定數量則被開除。

Mentoring
充滿智慧的漁夫分享釣魚的相關經驗跟故事,我們可能會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Feedback
身邊的漁夫給很多評價,記得說謝謝。可以接收或是思考為何會有這些評語。

Training
直接告知要用幾號釣竿最適合我們,以及甩竿的明確步驟。

Coaching
漁夫透過問問題,讓我們自行發想出方法跟答案,有可能會想出「捕魚」而非「釣魚」的想法,或是甚至想改當農夫也行。

Read more

個人品牌的經營不是「刻意練習」

 

我沒有特別在經營個人品牌。

前陣子在與朋友的聚會上被問到何時開始經營個人品牌,「我不覺得我有在特別經營個人品牌」是我當下不經思索即脫口而出的回應。

但這幾天腦海中一直浮現朋友們當下疑惑的表情。

 

我在之前文章《比起個人品牌,真正該好好經營的是「職場品牌」》曾分享過「一個好的『個人品牌』主要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專業被看見、被認可,而這部分要呈現的重點在於『工作專業』,因此,說得比較明確點,其實真正要建立的是『個人職場品牌』」。因此,不覺得自己有在特別經營個人品牌,而是由過去到現在累積的故事所呈現的樣貌,其實都是憑藉過去因為學業及工作需要所累積的「工作專業」與「個人經歷」,過去的文章中主要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藉由這篇跟大家分享個人經歷。

Read more

那些可以在職場上學到的小事,永遠不要只有一個學習對象


畢業季是個自我檢討的好時機,習慣在這個月份檢視當年出社會的「初衷」,想想這些年受到多少人的照顧及提攜,仍喜歡持續吸收聽取管理者或前輩到校園中給予社會新鮮人的建議學習,透過這些建議來重新檢視自己出社會以來的聽過的建議與學到的道理。

一直以來常聽到的建議是出社會後要找到「Mentor」,也就是有職場上的導師當自己的人生學習榜樣,觀摩學習並在有問題時可以請教與討論。職場上有個「師父」的角色帶領自己固然好,然而我認為這種角色的職場貴人不只要有一個,也不一定只是自己的直屬老闆或主管,貴人可以是身邊同事或客戶,貴人要靠自己珍惜與維持。

以過去的經驗為例,除了直屬主管的教導外,我學到最多的是同部門的另外一位前輩。

Read more

BECOMING 蜜雪兒・歐巴馬 — 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而是最後你把自己帶向哪裡

每個人出傳記一定都有其目的。

自 2017 年 1 月到此書出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近兩年,明年就要舉辦第 59 屆美國總統選舉。在這個中間值的時間,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出版了自傳《BECOMING 成為這樣的我》。

這是一本相當好看的自傳,撇除政治因素考量,這本書圍繞地不只是主角 MICHELLE OBAMA,而是跟她同世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可以讓人找到自己的影子,發現相似之處而產生共鳴。

圖片取自金石堂網路書店

這本書分成三大主題,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最親民的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

  • 成為我自己 Becoming Me
  • 從我成為我們 Becoming Us
  • 成為無限可能的自己 Becoming More 

Read more

個人職場品牌到底是什麼?

社群媒體興起而創造出的網紅時代,讓許多人認為「知名度」與個人品牌一樣重要,然而就像「品牌」與「行銷」的不同,品牌表示的是獨一無二的特色,是歷久彌新的價值,行銷則是透過短期的規劃及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品牌。爆紅是一時的,職場卻是長期的。

關於個人品牌以及個人職場品牌的差別,可以看另篇文章:
比起個人品牌,真正該好好經營的是「職場品牌」

 

個人職場品牌不只是在說法上增加「職場」兩個字,
若要比喻的話,我會把它比擬成【調色盤】。
Read more

你聽過 Social Selling 嗎?網路時代做業務更需要經營社群媒體

用電話陌生開發(Cold Call)客戶在網路時代的重要性不減,不知道大家在做陌生開發時,是不是也會跟我一樣,常常被客服人員擋在第一線後就不知該如何是好?

陌生開發真的不簡單,第一線被客服擋下後就無法聯繫上窗口,更甭談有機會與高階主管聊聊了,尤其是面對中大型等客服系統做得更完整的企業。

於是,我嘗試透過 Facebook 和 LinkedIn 找潛在客戶的聯繫窗口。

但前者常讓我吃閉門羹。我歸納原因,發現首先大家比較不會看陌生訊息,加上對很多前輩而言, Facebook 是個較私密的空間,不希望被工作打擾,因此我傳的陌生訊息常常石沈大海。而後者卻意外的幫助我找到了相關的窗口,尤其透過 LinkedIn 上的聯絡人(弱連結),反而讓我有機會與窗口洽談合作。

因此,經過個人實際測試,我發現透過網路社群平台做 B2B 業務開發是有用的,後來也在相關書籍中得知,原來這樣的業務開發模式就叫做 “Social Selling”(社群銷售)

 

Read more

比起個人品牌,真正該好好經營的是「職場品牌」

在企業面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年代,身為一個求職者所面臨到的職缺競爭也是愈來愈激烈,不只要跟國內的人才競爭,也要與來自海內外的國際化人才相抗衡。

要如何讓自己能夠脫穎而出「被看見」,變成這時代的顯學,愈來愈多上班族在討論與研究「個人品牌」的經營。但究竟所謂的「個人品牌經營」是什麼意思?又該怎麼衡量自己是否有必要建立個人品牌呢?

 


在討論為何要建立個人品牌前,
我們先來看做得好的「個人品牌」是什麼樣貌?
是指公司內部的人氣王?還是在外走跳的知名意見領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