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品牌的經營不是「刻意練習」


Deprecated: Function create_function() is deprecated in /home1/kouryuu/public_html/gigihuang.com/wp-content/plugins/wordpress-23-related-posts-plugin/init.php on line 215

Deprecated: Function create_function() is deprecated in /home1/kouryuu/public_html/gigihuang.com/wp-content/plugins/wordpress-23-related-posts-plugin/recommendations.php on line 264

 

我沒有特別在經營個人品牌。

前陣子在與朋友的聚會上被問到何時開始經營個人品牌,「我不覺得我有在特別經營個人品牌」是我當下不經思索即脫口而出的回應。

但這幾天腦海中一直浮現朋友們當下疑惑的表情。

 

我在之前文章《比起個人品牌,真正該好好經營的是「職場品牌」》曾分享過「一個好的『個人品牌』主要是希望自己的工作專業被看見、被認可,而這部分要呈現的重點在於『工作專業』,因此,說得比較明確點,其實真正要建立的是『個人職場品牌』」。因此,不覺得自己有在特別經營個人品牌,而是由過去到現在累積的故事所呈現的樣貌,其實都是憑藉過去因為學業及工作需要所累積的「工作專業」與「個人經歷」,過去的文章中主要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藉由這篇跟大家分享個人經歷。

一、提早知道出社會後看的是多元經驗,學生時代積極參與各式活動學習,因而認識很多朋友

學生時代的我,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如果我不在宿舍,就是在前往上課或參加活動的路上」。由於自己唸的是私立大學,所獲得的社會資源可能跟公立學校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從高中升大學的暑假開始,就會積極主動規劃除了學業外的機會,例如研究前幾志願的大學有什麼社團開放他校參加、暑假可以參加什麼營隊,學校提供什麼資源等等。而參加愈多校外活動,所認識的朋友也愈多,有來自不同的學校科系,也有擁有不同的專業領域,感謝朋友以及過去的經驗豐富我的視野!

 

在大學四年期間參加的社團及活動不計其數,底下列出十項對我來說相對重要的經歷:

  • 全台只有 30 位的「微軟學生大使」,南征北討各大校園
  • 台灣微軟實習生(每週一個整天跟兩個下午),還需全台跑透透校園教學
  • 外接每月微軟技術電子報總編,同時於精英公關公司打工負責收集媒體曝光及活動支援
  • 餐旅管理學系、心理學系、國際貿易與金融學系選修課程,其中考到「初階會展證照」
  • 英語菁英學程,需必修包含英文簡報、英文對話、英文商業寫作等
  • 香港新紀元菁英培訓計畫,前往香港中文大學培訓
  • CSYEP 海峽兩岸青少年交流研習營,當選六位隊長之一帶 100 多名參與者一同前往兩岸四地(北京、南京、上海、香港、澳門」進行 11 天的行程
  • Super Camp 超人營的青少年及兒童組 Team Leader 輔導員,帶孩子學做人學做事學習如何學習
  • 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
  • 企業管理系學會

 

二、營隊的訓練要求如何讓孩子容易記住自己,出社會時才發現可套用於職場社交場合

比較少同年齡層的朋友知道這個 Super Camp,我來特別介紹一下!「Super Camp 超人營」於 1982 年由教育創業家 Bobbi DePorter 所創辦,全美五十州以及全球有超過 80 個國家提供此兒童/青年培訓課程,從過去到現在影響超過八萬多名學員,講師全都受過「量子高效教學」的培訓,對於 Team Leader 的訓練也不馬虎,只要是站在台上所講的故事以及表現方式,都被要求多次的練習。透過大量運用音樂、戲劇、遊戲,引導學員「學做人、學做事、學習如何學習、學習與人相處」,也就是很多家長在意的專心讀書、創意發想、快速學習、同理心、目標設定等等的態度與能力

活動期間,每天活動結束學員休息睡覺時,講師及所有輔導員都需重新檢視當日所有細節,做得好的地方彼此給予肯定鼓勵,做得不好的地方思考接下來營隊期間可以如何調整,並針對每個小組的個案作討論,當下也可提出是否需要其他輔導員或講師的協助。出社會之後覺得當時的演練很像是每日 Scrum

我們為了讓學員能儘快放下心防,並能相信營隊講師及 Team Leader 所分享及教學的內容,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第一天剛開始的破冰環節!為了讓大家記得每個 Team Leader 的名字,除了「手工」製作名牌之外,我們也會創意發想自我介紹,也就是當時那些準備在我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例如要如何讓第一次見面的人快速記得自己的名字,以及讓對方從這個介紹可以感受出我的個性並快速建立連結,不僅是社交及陌生開發能力的訓練,也是溝通與表達的練習再練習

 

三、在學校/咖啡廳常被寫錯名字,因此強調 G-i-G-i 的拼法外,也會提到 “Both G are capitalized”

在美國攻讀碩士時,每天都會去學校旁的星巴克買杯冰拿鐵。星巴克講求店員與客戶間的互動,杯子上面都會寫上該消費者的稱呼,而當店員叫我的名字,或是我拿到杯子時都會看到自己名字的各式拼法:JIJI, JUJU, Chi Chi 等等。剛開始當我跟教授分享此經驗時,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發音不清楚,教授說明因為這個名字不是美國常用的名字,外加我的亞洲面孔,店員自然而然會寫成中文的拼音方式。

獲得說明之後,我開始每次跟大家介紹完自己的名字,都會自動重複名字的拼法。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GiGi, G-i-G-i.

久而久之這好像變成一個帶有個人特色的介紹方式,如果是熟識的同學,聽到我講完自己的名字,後面都會跟著我重複念 G-i-G-i,然後忍不住相視而笑。這樣的介紹方式讓新朋友可以快速記得我的名字,也愈來愈少被寫錯名字。

在修讀碩士第二年選了 Creative Thinking 課程,其中一個作業是用三頁簡報「有創意地」介紹自己,而我就是這時候開始思考要如何讓名字變得有意義。思考了多個面向後,決定強調兩個字母 G 都要大寫,除了希望讓自己比較與眾不同外,也賦予這兩個 G 不同的意義

第一個大寫 G 表示 Girl,首先是很驕傲自己身為一名女性,並希望能一直保有小女生看這世界的純真視野與好奇心。第二個 G 表示 Galaxy,期許自己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能擁有宇宙般的胸懷與視野學習這個世界。出社會後也就沿用 GiGi 的寫法及介紹方式,部落格也取名為「兩個G都要大寫的品牌人」

———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我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

正因為這樣的緣故,我從學生時代開始會主動嘗試許多不同的體驗,不論是參加社團、實習或課程等活動,經常因為希望跟新朋友能有共同討論的話題,即使沒有在追劇,也會去看所有關於該劇的討論,這讓我在經營社群媒體時,也能應用相關討論在社群 po 文上。

對我而言,個人品牌的經營不是「刻意練習」,而是職場或是個人成長需求

如同文章上半部所提到的「個人職場品牌」,因為初出社會時的微軟工作屬社群行銷需求,需要長時間與新創團隊交流,也會需要讓公司老闆知道自己去參加聚會不是單純的聊天,而是有合作討論及推廣學習,養成參加活動研討會就會發文打卡的習慣,長期下來在新創社群上有了一點點的聲量。

寫文章也是因為三年多前經營的社群「BiG SiSTERS」為維護交流品質,每場活動受限於 12名女生參加,為讓其他人也能夠了解每場優質講者的精彩內容,因而(被逼迫)養成每個月寫兩篇文章的步調,在當時還不流行社群,人手及經費仍不足時,透過自己的個人部落格讓大家了解這個社團的理念及成效,所以在女性社群及經營社群上開始有點影響力。

使用 LinkedIn 的起源在相關文章中介紹過,也是因為在研究所時教授的介紹,以及在美國求職的需要才開始研究了解,並且因為獲得資源及優勢才開始想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平台的優勢、使用方式及心法,進一步有幸被網路媒體認可為 LinkedIn 達人。

過去幾年婉拒了幾位朋友的專訪邀請,一年七場個人演講的照片也沒有主動公開分享,因為「分享」是興趣,而非自己的主業,能將自己的經驗跟心法給有需要的朋友很幸運,但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個人職場品牌」的經營是條漫漫長路,「個人職場品牌」的經營來自於「工作專業」與「個人經歷」,透過職場上每個階段的工作需要,慢慢累積自己在社群上的一點點影響力。

普普藝術教父 Andy Warhol 說過:
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world famous for 15 minutes)。

在網路發達的數位時代,人要成名真的不難,但不是上紙本媒體或電視新聞就代表「個人品牌」成功了,以現階段火紅的 YouTuber 來說,某次的影片可能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大量討論及知名度,卻不表示之後的影片或討論話題一樣會享有同樣的流量。現在在線上大部分知名的 YouTuber 都有很明確的個人形象及個人品牌,其推廣或是分享的內容仍保有獨特的個人特色存在,但為什麼要這樣呢?長期而言當然是才能吸引到正確粉絲,並且收到廠商的合作邀約,也就是職場成績啦!

 

一時的知名度固然好用,但「長期的影響力」才是王道,職場上還是得穩紮穩打的累積與展現自己專業,呈現出專屬於自己的故事最重要。

GiGi Huang
(Visited 1,186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