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蜜雪兒・歐巴馬 — 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而是最後你把自己帶向哪裡


Deprecated: Function create_function() is deprecated in /home1/kouryuu/public_html/gigihuang.com/wp-content/plugins/wordpress-23-related-posts-plugin/init.php on line 215

Deprecated: Function create_function() is deprecated in /home1/kouryuu/public_html/gigihuang.com/wp-content/plugins/wordpress-23-related-posts-plugin/recommendations.php on line 264

每個人出傳記一定都有其目的。

自 2017 年 1 月到此書出版,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近兩年,明年就要舉辦第 59 屆美國總統選舉。在這個中間值的時間,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出版了自傳《BECOMING 成為這樣的我》。

這是一本相當好看的自傳,撇除政治因素考量,這本書圍繞地不只是主角 MICHELLE OBAMA,而是跟她同世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可以讓人找到自己的影子,發現相似之處而產生共鳴。

圖片取自金石堂網路書店

這本書分成三大主題,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最親民的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

  • 成為我自己 Becoming Me
  • 從我成為我們 Becoming Us
  • 成為無限可能的自己 Becoming More 


一本書要能夠獲得廣大迴響,除了作者知名度相當重要之外,還要有個吸引人的封面跟標題。蜜雪兒・歐巴馬的此書英文書名只有一個字「Becoming」,與其夫婿歐巴馬透過關鍵字「Change 改變」的概念貫穿整場選舉,有異曲同工之妙。

Becoming 一詞,可以當成形容詞,也可以當成名詞,更甚來說它可以是個「動詞」:表示正在發生。因此這本書的內容圍繞著這個詞義,正在發生、關於發生這件事、既成事實、適合的等等。

而封面的設計更呈現蜜雪兒的個性,充滿陽光又不失莊重,並且名字跟書名都是一樣大小跟一樣自行的設計,就像書封呈現的「BECOMING MICHELLE OBAMA」,既成事實的她、適合的她、正在成為的她。

由於近期蜜雪兒・歐巴馬推選為總統候選人的呼聲漸高,我們當然會將她與另一位一樣曾經當過第一夫人,後來出選總統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羅登・柯林頓」一同比較。2014 年希拉蕊也出版過一本回憶錄《HARD CHOICES 抉擇》,封面設計為書寫體的名字配上生硬的 HARD CHOICES 字,感受得出希拉蕊的堅硬個性,以及所面臨的挑戰。


圖片取自 udn 讀書吧

在進入內文前,想先請教大家一個問題。
不曉得有沒有想過美國第一夫人的職責是什麼?

2003 年《美國第一夫人的作用》書中提到,第一夫人有六個外部重要關鍵角色要扮演:
1. 對總統之職的支持
2. 與總統一樣是競選人角色
3. 美國家庭觀念(美國政治中,人們喜歡重視家庭的領導人)
4.配偶熟悉總統的職責
5. 第一夫人確切職責是模糊的需要自己摸索
6. 必須熟悉歷史和習俗。

這本書中,你會發現蜜雪兒・歐巴馬將第一夫人的角色扮演得相當襯職!

例如美國人重視的音樂及運動項目,這兩項興趣也是讓蜜雪兒與她哥哥從小就能走出自己的路,不畏背景跟別人不同。她也談從小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父母如何提供他衣食無虞的環境,並且堅持她的及哥哥的家庭教育不能疏忽,並也給予最大的自由,尊重和信任他們,因而培養他們的堅強個性。

她完美展現美好的美國家庭觀念,以及支持和協助總統,當然還有美好的公益角色以及「共同參選」的綜合體。而這本書的撰寫就是要讓眾多讀者們知曉這一點。

準備好一起認識這位充滿魅力的第一夫人了嗎?


這本書從頭到尾的安排都很符合蜜雪兒歐巴馬的形象:「做自己」

多久沒看到自傳沒有推薦序了?

《Becoming 成為這樣的自己》這本書完全沒有推薦序,一開始書的前言就以蜜雪兒從第一夫人回到一般家庭生活的小確幸故事開始,並且強調「你的故事即是你的一切,永遠代表你、為你所有」。

前言先把自己的光環卸掉,強調自己回歸並享受平凡的生活,然後邀請讀者們一同進入到她的故事中。

 ————————————————————————

第一章:成為我自己 Becoming Me

蜜雪兒歐巴馬的自傳設計相當有心,更可以推測她的野心,不論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種族、不同階層的人們都有所交集,並且都與他們相處得相當好

她所經手過的各個年齡層都很穩妥,充滿權威性並且樣樣要求規矩的羅碧姑婆,看似冥頑不悟卻教會她技能以及關鍵時刻的協助,不論是提供住宿或是在鋼琴成果發表會當下的協助。大學期間幫在校打工的主管帶孩子,後來幫三四個教職員帶孩子,展現她會照顧兒童的形象。

正如同台灣常會說五六年級生愛聽的音樂,七年級生有共鳴的情歌等等的主題,在文章一開始就以爵士樂貫穿第一部分,透過音樂找跟他相同世代的共鳴,例如爵士樂第一夫人 Ella Fitzgerald、爵士薩是斯巨擎 John Coltrane等等。

同時她也在拼一個完整的美國版圖,讓美國的眾多城市都在她成長過程中留下軌跡與影響。從芝加哥南區長大,因為學校的戶外教學行程而對法國有不同的解讀,表示爸媽對自己的用心與投資,後來到了東岸就讀名校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對他而言不只是老師帶她去挑戰自己的地方,也是因為一顆想幫助人的心,而去當夏令營輔導員的地方,還有華盛頓地區找好朋友發現學校黑人比例高,同時也對在喬治城的叔公家充滿了回憶與故事。

 

這個世界每個人就是不一樣,我們要尊重並且用自己的方式去適應它

《成為這樣的我》一書的內容由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所組成,透過這些故事讓讀者更了解蜜雪兒.歐巴馬。

例如即使是幾的親表姊妹,也曾因為自己的發音及說話語句過於標準斥責她為何講話要「像白人女孩」,以及看似感情很好的爸媽,媽媽也曾經表示每年都會有個時段想要離開父親,即使幸福的婚姻也會煩人。芝加哥的冬天寒風刺骨,但每當春暖花開到來時,想像不同的生活就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突然覺得好像還能留下來。

特別挑兩個我認為最能展現蜜雪兒歐巴馬的故事:

1. 面對不平,據理力爭

蜜雪兒從小面對挑戰就願意去為自己爭一口氣,所求的不是「贏」,而是獲得尊重。而這樣的個性其實也是從家庭教育所養成,例如國小二年級時,班上的導師不是適當的教學者,甚至把學生都視為壞孩子。每次當她回家跟媽媽數落學校的事情時,媽媽看似不做評論只是給予支持,但事實上蜜雪兒的媽媽主動去找了校長更換說服更換班級,甚至還去找了原本的班導師,並告知她不適合當導師(乾脆去當雜貨店收銀員)。

不只是母親為了自己的權益據理力爭,在遇到無法好好講道理及溝通的白人小孩,她在關鍵時刻與對方打了一架,套句她說的,雖然她無法跟這個女生當朋友,但至少她贏得了尊重。

在這個社會上不也如此嗎?總會遇到跟自己立場或理念不同的人,我們可以選擇逃避,或是忍受對方的無理批評,但同時我們也可以選擇勇敢面對,可以去據理力爭,重點是「贏得尊重」。

2. 與菁英共校,體會不公平,但仍找回自己的生活步調

蜜雪兒高中就讀於惠特尼楊高中(Whitney Mr. Young High School),這所學校在書中被詳細介紹到,有幾個重點是除了校名取自「民權運動人士」,學校位於芝加哥的南北區交界,而且她的出身很平凡,跟許多人一樣畢業於「公立學校」。

當然她也會在意他人眼光,也活在「努力就有成果」的準則之下去達成目標。

即使進入芝加哥最頂尖的公立學校,蜜雪兒仍不斷的質疑自己「我是否不夠好」,而且進入學校後才第一次知道有「黑人菁英」這種說法,即使大家都是黑人,也不一定擁有相似的生活經驗,此外也在校園中體會到「一個由特權與人脈組成的機制」,有些人會被接應上天(謎之音:社會不是公平的)。

這個質疑,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時仍舊徘徊在心裡,即使她透過跟室友的相處,讓她接受了每個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她還是希望找到問題的所有答案,包含:「我是不是夠好?是的,我確實夠好。」她終於肯定了自己,相信自己進入這些頂尖學校是理所當然,是有能力的,而不是因為獲得特例才進入這些外人認為的頂尖學校。

 
Photo Credit: Barack Obama Presidential Library

大學畢業進入知名律師事務所實習的同時,她認識了歐巴馬。

兩人的關係在某次觀賞《悲慘世界》表演時,即使全世界有數百萬人愛這齣戲,兩人仍舊很不適應這個表演所展現出的「哼唧聲、鐵鍊、貧窮與強姦、不公與壓迫」等感受,讓人坐立難安。這個場合讓兩人有更進一步的關係,進而交往,然後這何嘗不是一個對社會的關心?倆人無法接受這社會的不安,希望未來可以「Change 改變」。

即使歐巴馬的生平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從蜜雪兒的敘述中,我們認識了當年那個年輕又充滿能力的歐巴馬,忘記他曾經領導過美國,擔任一國領袖長達八年,而是去看看蜜雪兒眼中的歐巴馬,他當然不完美但卻又如此迷人


蜜雪兒的故事看起來很多挑戰,但她都透過自己的強大心智,以及透過身邊的人的幫助達成了很多事情。此章節最後收尾在貴為一國元首的歐巴馬與蜜雪兒決定在一起的橋段。看著敘述想必讓每個讀者都會想認識有著如此迷人風範的男子。

————————————————————————

第二章:從我成為我們 Becoming Us

第一章「成為我自己 Becoming Me」,蜜雪兒・歐巴馬透過自己的成長故事,讓讀者可以更瞭解她的家庭背景、個性,以及她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不同背景的人們,她與他們的相處故事。而第二章「從我成為我們 Becoming Us」,蜜雪兒・歐巴馬把自己出社會後,不論是專注在經營的事業,或是自身遇到的挑戰,都跟美國現在很多年輕人遇到的挑戰一樣,她分享了自己經歷這些挫折時的心情,以及後來如何走過來的心路歷程。

From WIKIMEDIA

身為前美國第一夫人,在丈夫還未參選前她就投身於公益,擔任非營利組織「公眾聯盟 Public Allies」的芝加哥分會執行董事。

此 NPO 主要是招募並給予有才華的年輕人,密集的訓練和專人指導,並安排他們到社區組織和公家機構進行十個月的支薪實習,書中花了很大篇幅分享她在公眾聯盟做的事情,以及所獲得的成就感。

「公益形象」、「教育議題」、「社會議題」、「身份認同議題」、「工作機會議題」、「公眾人物家庭議題」六大部分,都在歐巴馬還沒當上總統之前,蜜雪兒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努力洗清外界對這個家庭以及對她的誤解,同時讓讀者知道她也是凡人,她跟大多數民眾站在同一戰線。


一、勿安於現況,要為世界應有的樣貌努力

某次蜜雪兒與歐巴馬幫一個從事社區組織活動的老朋友,在芝加哥遠南蘇 Roseland 的一個黑人教主持培訓課程。觀察力敏銳的她,知道居民們可能不太相信這個自以為是的局外人能做出什麼。

但歐巴馬透過自身的故事,加上大家分享的故事,傳達出只要透過彼此的串連,可以將不滿轉為有用的事。即使小教堂的小團體,也能有影響力,也可以建立真正的正式勢力。當然歐巴馬的提出的想法不容易被接受,但文章中敘述了一段讓人心有戚戚焉的對話。

巴拉克(Obama)告訴我,他最常要解決的問題是,
人們深陷於消沈的情緒中,尤其是黑人

隨著時間推移,從無數小小的失望,產生憤世忌俗的心態。

我知道這種心態,我在街坊鄰居和自己家裡都見過這種心態。
那是一種可速感,亦是信念上的錯誤認知……

聽了巴拉克的一番話,我開始明白,他的希望願景遠超出我所想:
我意識到,讓自己脫離困境是一回事;
設法讓這個地方脫離困境,完全是另一回事……

最後,他以最強而有力的語氣和音調,為演講劃下句點。

他不是傳教士,但他肯定在宣傳某件事,也就是一種願景。
他正在請求我們投資。正如他所看到的,

人們可以做的選擇是:
選擇放棄,或是選擇未改變而努力

「對我們來說,怎麼做會更好呢?」巴拉克這樣詢問房間裡的人們,
「我們要選擇安於世界現況,或者我們該為這世界應有的樣貌而努力?」……

就在那個時刻,我才明白促使巴拉克這樣做的動機就是:
這世界應有的樣貌

蜜雪兒與歐巴馬不是說出「何不食肉糜」不懂百姓疾苦的晉惠帝,而是跟大家一樣有相同經驗及挫折的夥伴。他們知道現在大環境不好,也知道身邊的人深感絕望,但是這不是這個世界應該有的樣子,每個人都有機會做出自己的影響力。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十幾次甚至幾百次的拒絕,但只要不放棄就能夠做出改變。

他們不僅傳達這樣的理念,他們也希望帶著大家改變,變得更好的領導者

 

二、多元種族美國人會遇到的認同感

訂婚後的兩人,除了都已經確定新的工作崗位外,也準備上工前的度假朝聖之旅,他們選擇了肯亞的首都「奈洛比」。

不可否認,很多人對於人種都會有特定的既定印象。

例如亞洲面孔可能首要猜的就是中國人,白人臉孔就是美國人等等的刻板印象。在美國長大的蜜雪兒身為黑人,從小到大在美國受到的種種族對待與掙扎(可看第一篇提到的童年成長故事),讓她曾天真地以為,從小到大都幻想非洲大陸是自己的祖國,彷彿到了非洲就能感受到自我,但是她在非洲了,卻發現即使她期待已久,卻未找到自己與非洲這塊土地的連結。

但是,非洲顯然沒有沒給我特別的感覺。
這件事實在太奇怪了,
非裔美國人到了非洲,感覺夾在中間,什麼也不是。

我湧起一股難以言說的悲傷,
不管是在美洲大陸或非洲大陸,我都覺得自己像是無根的浮萍。

從川普上任成為總統之後,美國移民一直是個全國性的議題。

在美國長大的人不一定會被當成是美國人,但不論是從美國出生後,就一直待在美國的任何人,要他/她「回去」父母親成長的或是祖父母成長的國家,對他/她而言完全就像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找不到連結共同感。蜜雪兒傳達出自己就如同全美國一半以上人民的心聲,她跟這些人站在同一邊,她懂他們,她屬於同一個群體

註:2017年美國合法移民的比例有 43.7%是來自 North America 加上 South Ameria,也就是有 56.3% 的美國移民有相似的成長心情。


Homeland Security
 

三、找工作與選職業的差別

美國川普總統當年選舉時,其中一個政見就是以「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的說法獲得大量選票。

年輕人們看似有很多各式各樣的工作機會,
只是年輕人徬徨的是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蜜雪兒也遇到過一樣的狀況。

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當個受人尊敬的律師,並在人人稱羨的芝加哥知名律師事務所。但是因為遇到了大學摯友年紀輕輕在二十六歲就離世,以及父親也在五十五歲就離世,讓她體會到人生的短暫,不可浪費。

因此蜜雪兒寫了很多封的自我推薦信,也主動出擊。

重點不在於找到一份新工作,
而是要擴大我對所有可能性和其他人如何經歷這種事的理解。

我漸漸明白,
人生下一階段的旅程不會自動展開,
名校學歷也無法幫我一展抱負。

選職業跟找工作不一樣,
不是光靠校友通訊錄找關係就行,
而是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努力。

我必須加快行動,加緊學習。

因此,我一次又一次向人們訴說我遇到的職業困境,
也請教他們和他們認識的人遇到類似情況時都怎麼做。

我提出最重要的問題:
對於一位不想繼續法律工作的律師來說,還有什麼工作可做?

因為自己的努力不懈地請教及主動出擊,她遇到了一個不是當初自己所期待,卻意外符合自己未來發展的工作機會,更重要的是,她也遇到了很合拍的主管。仿佛是在傳達「自己也有相似的職涯瓶頸」,覺得自己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崗位,但這個社會都很肯定的位置。

最終,她仍舊勇敢踏出舒適圈,嘗試了很多次的機會,然後才有了在市政府的工作機會。
同時也因此這樣更接近一般民眾,知道平民百姓會遇到的問題,並且樂於幫助有需要的美國民眾

 

四、霸凌事件:國小同學、社論

從很多美劇的劇情中,我們都可以知道美國校園中霸凌的可怕。像是美國 CW 電視台製作的知名影集《Gossip Girl 緋聞少女》、Netflix 連拍兩季討論度極高的《13 Reasons Why 漢納的遺言》都勾起許多人在學校親身經歷,或是曾經目睹霸凌事件的深切感受。

根據調查,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學生曾經遭受過霸凌。

American SPCC

因此校園霸凌這件事情不只是年輕人會遇到的困境,他們的父母也深深為無法保護自己的孩子遠離校園霸凌而苦惱著。

蜜雪兒以自己在小學一年級,某天中午排隊吃午餐聊天時,突然班上某個男生往她的臉上揍了一拳,她不知道原因,也忘記了那個男生的名字,但是她的下唇腫脹、眼眶泛淚。當然,後來母親挺身而出去學校處理這件事情,那男生也跟自己道了歉。

後來母親某天晚上也針對此事跟她說:
「那個男孩因為與妳無關的事情感到害怕和生氣。」
「他自己有很多問題要應付。」

嫁給歐巴馬後,為了幫歐巴馬輔選,她站上舞台站到眾人面前,幫忙分身乏術的丈夫在各地傾聽民意並且與民眾分享她丈夫的優勢與熱情。但社論卻饒不過她,或者我們說政治就是黑暗的吧。過去沒有被檢視批評的演講內容,被有心人士剪成不適當的版本,並且,一再重複在大眾面前播放這個影片。

第一時間,蜜雪兒覺得這是自己的錯,她認為是自己忘了自己每個措詞都可能被對手加以拿來大作文章,自己給了對手那句話跟那些詞彙讓他們大作文章。

就像一年級一樣,我壓根沒看到這一拳朝我揮來……
我告訴你,這些話很傷人。

那天晚上她打了電話跟丈夫道歉。
「迷人又貼心」的歐巴馬在電話那頭這樣回應她的懊悔:

妳瞧,這是因為妳吸引了許多群眾。

你已經成為這場競選活動的一股力量,
這表示人們會對妳窮追猛打。事情的本質就在於此。

我愛妳,親愛的。

我知道這件事讓妳難受,
但事情終會過去,一向如此

雖然已經是結婚多年的夫妻,歐巴馬每次電話中總是會感謝蜜雪兒的付出,並補充自己很抱歉讓妻子必須處理任何因為他參選而衍生出的結果。

但蜜雪兒開始質疑自己是在傷害丈夫的選情,後來新聞中不斷播出相關的主題討論,把他們的宗教信仰牽扯進來,把蜜雪兒二十多年前在大學四年級寫的論文翻出來,然後質疑她先生歐巴馬的公民身份,還批評了蜜雪兒的外表等等的一連串後續效應。

她被外界形容成一個不是她的人,而她甚至也不能為自己說話。

其實這個打擊對她也是改變的契機,歐巴馬讓她知道自己是個助力而不是負擔,她如果願意繼續幫忙輔選,會提供更多的支持跟支援給她。也因此歐巴馬競選團隊中的專家,開始針對蜜雪兒演說時的表情、帶動的氣氛、髮型和妝容、談話方式等等,有更多的教學與籌備,讓蜜雪兒的個人特色以及舞台魅力能夠適才適所的好好發揮。

不是每個霸凌會欺負自己的人都有個原因,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問題。

但重要的是,身邊是不是有人可以告訴自己自己沒有問題,或是其實我們只是缺乏專業的協助。
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做錯什麼,只是這個社會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問題。


接下來最後一篇談當選後的生活了。有很多批評現任總統川普的內容!

————————————————————————

第三章:成為無限可能的自己 Becoming More

終於進到五百多頁的蜜雪兒・歐巴馬自傳的最後一章了
最後這段很專注在自己與歐巴馬的白宮生活,當然,身為美國第一家庭,這個角色跟職責是 24小時都無法脫離的。

第三篇章的開頭,蜜雪兒向我們明確地分享了身為第一夫人的難處有哪些。

  • 從來沒有新手指南可以參考
  • 嚴格來說,這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正式官職,既沒薪水也沒有明定義務
  • 在蜜雪兒前已有超過 43 位女性擔任此頭銜,各有風格

並也舉了幾位讀者耳熟能詳的名字:

  • 南西・雷根收了設計師禮服而備受爭議
  • 希拉蕊參與丈夫柯林頓的政策制定遭譏諷

從總統當選到就職之間的兩個半月相當關鍵,她必須在這 76天中決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第一夫人

所以再次帶到前兩篇章,包含談成長過程,以及當上第一夫人前的經歷中,她總是質疑自己。不論是念普林斯頓大學,或是當上律師,甚至當上第一夫人時都會質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這個位子上的人,「是否勝任」?但她也不斷的自我勉勵,並且在在發現自己確實夠好。

是的,我們在這個位子上就是值得這個位子。


當上第一夫人後的這個章節,主要談了四大要旨:

一、說明外界對第一家庭可能有的誤解

  • 所有人在意蜜雪兒的外在穿著勝過於她的內在想法

對外界來說,我的穿著好像比我說的話更加重要。

不論是穿平底鞋而非高跟鞋時就會受到非議,或是拍攝正式白宮照片時穿無袖合身短洋裝,結果新聞都將重點放在她的手臂;當家族旅行時因為走下空軍一號時,在攝氏 41度的天氣穿著短褲就被抨擊不成體統;甚至在某次感人的校園演講後,媒體問幕僚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她的衣服是誰設計的呀?」

  • 即使身為第一家庭,他們的家庭及個人支出都是自己的錢(例如:治裝費、母親的支出)

我最早學到的教訓之一,就是住在白宮其實相對昂貴。

儘管住在官邸不必支付租金、水電費或人事費,我們仍然要負擔其他的生活開銷,尤其當一切都比照高檔飯店的品質,這類開銷似乎增加得很快。

每個月,我們會收到一張帳單,羅列每項食品和每捲衛生紙的價格。
我們也要替每位來此過夜或用餐的客人買單。

另外,由於廚師都是米其林等級,又急欲討總統歡欣,我不得不留意上桌的菜色。只要巴拉克不經意提到早餐的某樣異國水果好吃,或是晚餐的某個壽司很美味,廚房員工就會記下來,固定輪流出那幾道菜。

往往是後來收到帳單一看,我們才發覺有些時才是花大錢空運來的。

蜜雪兒也強調她知道自己的角色,而她身為第一夫人所獲得的一切來自歐巴馬。

老實說,我和女兒都是這一切的配角,受惠於巴拉克享有的榮華生活 — 我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彼此的幸福緊緊相依。我們受到保護的唯一理由,就是萬一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脅,就會危及他的思考與領導統御能力。

白宮的運作宗旨很明確:
提升一個人的福祉、效率和整體能力 
— 這個人就是總統。

 

二、何謂美國社會的價值

第一篇章時(也就是針對這本書所寫的第一篇文章)提過第一夫人的六個外部關鍵重要角色扮演,其中之一就是「必須熟悉歷史和習俗」,而美國從過去到現在的社會價值何嘗不也含在其中呢?

透過川普與希拉蕊的總統之爭的互動,蜜雪兒在批評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時,也是以美國社會價值攻擊。這也是大家為何說蜜雪兒書中強烈地指責現任總統川普。

她強調自己從小到大都認為,
面對惡霸必須挺身反對,但不必墮落到跟他們相同的水準。


https://twitter.com/politicsnation/status/758083523181998086

不可諱言的是,我們確實在對抗一個惡霸:
他羞辱少數族群,對於戰俘語帶鄙視,字字句句都在侮蔑美國的尊嚴……..

這是一項選擇,而且有時候備感艱辛,但我這輩子最敬重的人們,每天都一而再、再而三做出選擇。我和巴拉克都努力實踐著一條座右銘,當晚我也在台上跟民眾分享:

當別人低劣攻擊,我們要高尚回應。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這裡想分享當蜜雪兒去德州的軍醫院探視時,一個來自德州鄉下年輕軍人的行為。這個受傷的年輕人全身佈滿傷口、多處嚴重灼傷,即使看起來痛苦不堪,仍堅持拉開床被,拼命想把腳放在地上,因為無論再怎麼疼痛,他都要站起來向三軍統帥的夫人敬禮。

這就是美國愛國精神的展現,他們對於歐巴馬及蜜雪兒的尊重,是因為對於這個國家的重視,她扮演的角色就是第一夫人,是三軍總帥的夫人。她認分盡責地扮演這個角色,而且把光環給國家。

她知道今天她獲得的敬重是因為她的角色。
也是美國價值大家對於國家的認同以及尊重。

 

三、非裔美國人在美國打拼所遇到的艱辛

前面提到這篇章的開頭,每個第一夫人都有不同的定位,而蜜雪兒・歐巴馬的除了第一夫人這個標籤,還有「黑人」,所以她必須好好的做好自己的特色。

同樣地,不只是自己,而是夫婿歐巴馬從過去到當上總統,他都是因為很努力才能達到現在的位子,書中提到黑人社群流傳的話語「你要努力變得加倍優秀,才能取得別人一半成就。」道出了非裔美國人的辛苦成長歷程,以及一路上會遇到的挑戰,「必須加倍努力,才能獲得別人一半的成就」這句真的聽起來很讓人心疼。

 

四、美國現在遇到的重要議題

首先提到重要的大事件之一,於 2011 年也就是當時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內, 911 事件的主事者奧薩瑪・賓拉登被成功擊斃。

而目前美國被重視討論的嚴重議題是「槍枝問題」,去年(2018)光是前兩個月就有 18 起校園槍擊案,《華盛頓郵報》甚至指出 2018 年在學校遭到射殺致死的人,比在戰場上的服役軍人還多。(美國槍擊事件惡化到什麼地步?2018 年在學校被射死的學生比軍人還多

透過就職典禮上表演的女孩的事件,加上後來校園槍擊事件,再次強調槍枝管制議題在美國遇到的政治及利益上的阻礙。蜜雪兒相當用心地在自傳這一章節不斷提到這個議題,希望喚起更多人的重視。

1. 康乃狄克新鎮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

歐巴馬勝選成功連任,選後過後五週發生「康乃狄克新鎮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20 名一年級生加 6 名教職人員成為槍下亡魂。

每次的槍擊事件都令人哀働不已。

我盡量拿出最平靜開明的樣貌跟民眾會面,藉由關心與陪伴來出借自己的力量,默默地貼近他人的痛苦。但桑迪胡克槍擊案發生兩天後,巴拉克前往新站替受難者舉辦的守夜禱告會發言,我卻怎麼也無法與他同行。

我被這件慘案震撼到沒有力量可以出借了。

在事件發生的當下,蜜雪兒文字敘述自己與歐巴馬總統兩人當下聽聞這件事情後的描述與心境,短短的內容卻讓我看到眼眶泛淚,好心痛。但我很欣賞書中她用「出借」這個動詞,沒有人的力量可以無限制地給予,所以我們只能出借力量,這些借到力量的人還是得用自己的力量努力支撐下去

2. 校園講座

那天在學校圖書館,我和二十二名哈波高中學生圍成一圈(全都是非裔美國人,以中高年級為主)…….

分享到一半,其中一名社工忽然插話,對所有學生說:「攝氏二十七度天氣晴!」圓圈內每名學生都點著頭,滿臉哀怨。

「跟歐巴馬夫人說明一下,」她說,
「早上起床聽到氣象遇到是攝氏二十七度天氣晴,你們最先想到什麼事?」

她顯然知道答案,但想要我親耳聽到。
所有學生一致同意,這不是什麼好日子。

只要外頭是晴朗的好天氣,幫派分子就更加活躍,也更容易發生槍擊案。

這個話題太沈重,台灣應該很少人可以有所體會。

我大學時期兩個朋友在美國的親戚在家門口被槍殺的事情,以及研究所好朋友被槍枝抵住行搶的事情,都讓我對於槍枝管制仍舊沒有進展深感痛心。不過槍枝議題比較偏向政治議題,所以我們把文章重心拉回在第一夫人這個角色下,蜜雪兒想要提倡的事情。

過去她做的是兒童健康加上肥胖議題,連任後的第四項任務,蜜雪兒想要專注的是「讓女孩上學 Let Girls Learn」。不只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她與歐巴馬遊說他國政府出資擬定女孩教育計畫,鼓勵私人企業和智庫提供資源,也借用明星魅力寫歌,收益用來資助全球女孩教育。

而也是這樣她參加台灣很多人在看的 The Last Late Show with James Corden 的爆笑單元《Carpool Karaoke》,和主持人詹姆斯・柯登坐在黑色休旅車上,繞著白宮內的南草坪,一邊歌唱女生歌曲外,最後是要唱特別為全權女性教育寫的歌《獻給我的女孩 This is My Girls》。目標是要讓內容看起來好玩又輕鬆,但幕後有許多心血和更大的使命:持續讓民眾貼近議題

這個做法成功地在影片上 YouTube 後,三個月內就有4500 萬的瀏覽人次,相當成功的操作。


文章的最後,想記錄蜜雪兒提到跟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見面的觸動。

我懷著感動回到家中。
人生慢慢教會我一件事:
進步和改變只會慢慢發生,可能花上兩年、四年或甚至一輩子都看不到。我們正在埋下改變的種子,也許自己沒機會看到結果,但我們得耐心等候。

我深受這段話的感動,很多事情我們當下可能會覺得沒有看到成效,就想要放棄或是覺得不相信自己。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地感受到很多事情的改變是慢慢的。大學時期當青少年的輔導員時,在短短的幾天營期中我很挫折自己沒能幫青少年做出什麼改變,但前輩告訴我要像在種植物一般的想法,因為我們在短時間中能做的就是種下那顆種子,然後長期適當地澆水,總有一天他會長出葉子並慢慢成長茁壯

不只是正面能量,當我們在做傷害地球的事情,應該也有這樣的想法。

海平面上升、北極熊因為沒有東西吃而互相殘殺、地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問題仍舊沒有被重視的同時,我們或許這一代能夠幸運地生存,但是沒有為後代子孫著想,為了自己的便利而傷害這個長期照顧孕育我們的地球。就像《阿凡達》電影所演的內容,人們不懂得珍惜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美好資源,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它。


《BECOMING ME 成為這樣的自己》

對於此書的主題,蜜雪兒在結尾給了明確的說明。

對我來說,成為自己並不是抵達特定地點,也不是達成特定目標。
我視其為向前的運動、進化的手段、精益求精的方式。
這趟旅程不會結束。

我成為一名母親,但依然從孩子身上獲益良多,也依然對他們付出很多;
我成為一名妻子,但對於何謂真正愛一個人、攜手共度一生,我仍持續調整腳步、感到謙卑。
由特定標準衡量,我成為了擁有權力的人,但我依然會感到不安或無助。
這些全都是過程,是沿途的足跡。

成為自己需要同等的耐心與嚴謹;成為自己是永不放棄成長的可能…..
重點不在於追求完美,而是最後你把自己帶向哪裡。

讓別人認識自己、聽到自己,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發出自己真正的聲音,力量就會出現;願意認識、傾聽他人,善意就會出現。

這對我來說,便是我們成為自己的過程。

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有什麼想法呢?

沒有一個絕對可以成為完整自己的時刻,人生的每個時刻都是「BECOMING 成為」的過程,不是成為母親就可以說「對,我是個完美的母親!」孩子的每個成長過程,母親也都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做調整,即使有不只一個孩子,對於每個孩子的成長方式也會有所不同的因應。

不是成為妻子就可以完整自信地說我把妻子角色完整地扮演良好!新婚的妻子扮演的角色、成為人母的妻子的角色、結縭十年以上的妻子的角色,不同時刻不同狀況下我們都在學習以及調整。

所以請不要苛求自己,要相信自己,
不要只看現在的結果,而是這一路走來的過程。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角色,最重要的是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前進。可以沒有目標,但不能沒有方向。相信自己並且讓別人認識自己,聽到自己,不要被貼了標籤就不再信任自己,如同蜜雪兒說的「成為自己需要同等的耐心與嚴謹,,成為自己是永不放棄成長的可能」。

願我們新的一年也能夠更認識自己,更相信自己。

多點耐心與嚴謹,朝想要成為的自己邁進。

Becoming Me…


P.S. 蜜雪兒在書的最後強調自己無意競選公職,絕對不會。主要原因是自己對政治缺乏熱情,依然受不了政治的醜陋面。

但誰知道呢?這世界上哪有所謂的絕對?
尤其是關於政治這件事。(笑)

GiGi Huang
(Visited 1,293 times, 1 visits today)